2007年2月23日

“祖国的统一,是大势所趋,人心所向”

《国旗歌》
山川壯麗,物產豐隆,炎黃世胄,東亞稱雄。毋自暴自棄,毋故步自封,光我民族,促進大同。創業維艱,緬懷諸先烈,守成不易,莫徒務近功。同心同德,貫徹始終,青天白日滿地紅。


连战2000年的竞选广告,突然很有感觉。管它中华民国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呢,重要的认同我们都是中国人就好了;可那年连战却败了,败在了他们批判的成天叫嚣Tai'Du的陈水扁手里,但票是台湾人民自己投的呀!到底还有多少台湾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呢?朝鲜和韩国现在彼此差异那么明显,但看得出来它们的人民确实都希望统一;而大陆和台湾似乎越来越接近,但老蒋早走了,国民党也不想反攻大陆了,这统一倒越来越像是单相思了。

2007年2月22日

作为被观赏的庞贝之死

没有任何一次展览带给我如此大的震撼,无论是《法国时尚百年》、《大英博物馆珍藏文物展》,还是正在进行的《伟大的文明》,这些展览都希望观众自己通过文物去还原一个时代,但这样的命题普通人怎么解答得了,所以那些珍宝在我们看来不过是聚光灯下的锅碗瓢盆,孤零零的没有多少意义。但这次《庞贝末日》却把历史交代给庞贝的最后一天,让我们在将近2000年后,亲历它的死亡。

公元79年8月24日,维苏威火山大爆发,喷发出的四十亿吨浮石、岩块与火山灰几乎是瞬间将庞贝城从地球上抹掉。但同时也是因为这超高温的火山灰,使得庞贝城在18世纪重新回归,但却永远停止在那一刻,清晰得像照片一样,任凭后人指指点点。

庞贝就是这样一个奇迹,从每一座宅邸、每一个作坊出发,这儿的主人、奴隶或者还在做着最后的努力,或者已经放弃,静候死神的宣判,他们蜷缩在墙角、匍匐在地上、从楼梯上摔下来,他们怀抱着婴儿或者金银珠宝正欲夺门而出,或者还有这一刻也不忘打劫的小偷……但历史很机缘地突然咔嚓那么一下,恐怕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瞬间静止移动拍摄就这样诞生了。

来到北京的以文物为主,它们以各自发现的地点为单元,比如在哪条街上哪个房间里,正拿在谁手里挂在谁脖子上系谁腰上,很有现场感。当然我觉得最有震撼力的还是那些遗骸的模型,那些由于高温烧死或高密度火山灰窒息而亡的人或动物,瞬间的姿态被火山灰保存下来;多少年后,成为只剩下骨架的空壳,科学家又灌以石膏等等方法,让他们重新“复活”,这次来北京的遗骸模型虽然只有几具,但已经很不容易了,其中一位蹲在墙角,双手交叉,头埋了下去,静静接受死亡……是啊,人类如此不堪一击,什么文明,在自然面前,我们始终幼稚可笑。

庞贝还是那个庞贝,浴室的墙壁上还残留着当年的情色壁画。

2007年2月18日

继续叫嚷着"青春"吧!

还叫嚷着“青春”这个字眼,是不是太俗,但对于一个怀旧的人来说,很喜欢这个词。花了大把时间终于把《与青春有关的日子》看完了,五味杂陈。作为一部电视剧,实在有太多的毛病可以轻易让人挑了,穿帮、拖沓,特别是无休止的巧合让人以为是超现实主义,还有那句已经让人生厌的、近于宗教仪式般不停重复的台词——咱谁跟谁啊,从小一块儿偷幼儿园的向日葵,从楼上往过路的身上吐痰玩儿,美好的童年啊!甚至可以去怀疑导演的水平业余,一个故事都讲不顺畅,精力过于关注对那些时代符号的白描了。但同时,没有任何一部电视剧看得让自己如此压抑,感觉自己胃酸翻腾了,感情被玩弄了。

难道青春是注定要被挥霍的吗?我知道自己多半又要聊发少年愁了,那就任它驰骋吧。很多人喜欢这部剧的前半部分,的确,前半部分太像“阳光灿烂的日子”了,太温暖,太适合怀旧,而后半部分这帮人到广州打拼确实太残酷了,电视剧里那个时代、那种环境真的太浮躁了,蒸桑拿一样,喘不过气,让人窒息、让人疯狂,不能思考;那个时代对于八零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可能是不可理解的,我指着电脑屏幕骂真他妈是一帮SB,做人做得太他妈恶心了,有时候你甚至不愿意去同情剧中的任何一个人物,都他妈太不是东西了,鼻子一酸,然后告诉自己要珍惜现在啊,但我也知道,有些东西还是要被我继续“挥霍”掉的。是啊,人生的困局就在这儿,有时候我们就非得做一些明知自己将来会后悔的事,等到老的时候扶起老友的手或者翻开发霉的日记,轻声道如果当年怎么着怎么着……

还是愿意重复下这段话,毕竟导演自己总结得更好,“我们浪费掉了太多的青春,那是一段如此自以为是、又如此狼狈不堪的青春岁月,有欢笑,也有泪水;有朝气,也有颓废;有甜蜜,也有荒唐;有自信,也有迷茫。我们敏感,我们偏执,我们顽固到底地故作坚强;我们轻易的伤害别人,也轻易的被别人所伤,我们追逐于颓废的快乐,陶醉于寂寞的美丽;我们坚信自己与众不同,坚信世界会因我而改变;我们觉醒其实我们已经不再年轻,我们前途或许也不再是无限的,其实它又何曾是无限的?曾经在某一瞬间,我们都以为自己长大了。但是有一天,我们终于发现,长大的含义除了欲望,还有勇气、责任、坚强以及某种必须的牺牲。在生活面前我们还都是孩子,其实我们从未长大,还不懂爱和被爱。”